为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防范假冒证券经营机构骗局,全景投教基地特别整理了相关案例内容忆速配,希望每一位投资者都能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投资安全。
一、假冒诈骗真实案例
案例1:假冒某基金公司员工协助办理会员退学费和培训课程费
被害人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基金公司员工,称因某培训机构破产,已被该基金公司接管并称可协助办理退费事宜,这些培训机构涉及“某学网”“某真堂”等。诈骗人准确说出被害人个人信息后,要求其下载特定的APP,并以基金增值方式返还学费为由,诱导被害人通过扫诈骗分子提供的二维码进行支付、购买基金。被害人按指示操作后,资金被转移,无法提现,发现被骗。
案例2:假冒某基金公司员工引导被害人购买“基金”增值退学费
被害人参加某机构的理财课程,经过3个月的学习被害人觉得效果不好,便向客服申请退费。起初客服拒绝,后又主动联系被害人,称可以通过购买“基金”增值退学费的方式返还。在操作过程中,客服人员诱导被害人下载特定APP并进行“基金”买卖操作,为了降低被害人的防备心理,诈骗人初期让被害人在APP上查看到“基金”投资收益。随后,诈骗人诱导被害人追加投资以加快退费进度。当被害人提出想赎回“基金”,客服人员已经联系不上,被害人最终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
二、诈骗套路全解析忆速配
1.身份伪装术
伪造从业资格证书,盗用基金公司公开信息(如LOGO、客服电话)。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投资者信息,精准实施“退费”“升级服务”等话术。
2.情感攻心战
建立“投资交流群”,群内“托儿”发布虚假盈利截图,营造“稳赚不赔”氛围。利用“免费课程”“专家直播”等形式,强化专业形象,降低被害人的警惕性。
3.技术伪装
开发与基金公司官方APP高度相似的仿冒软件,诱导投资者泄露账户信息。伪造银行流水、基金持仓等数据,虚构“高收益”假象。
三、防诈三步走
第一步:核实身份,确定事项真实性,认准官方标识。
登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www.amac.org.cn)查询员工资质。必要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事项。
第二步:警惕“高收益”话术,拒绝“保本承诺”。
根据监管规定,任何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若遇“内部消息”“限时返利”,立即远离。投资前务必通过官网或客服核实产品真实性,警惕非官方渠道的“独家产品”。
第三步:保护隐私,拒绝异常操作。
切勿点击陌生链接、下载非官方APP,避免泄露验证码、银行卡信息。合法机构仅以公司名义收款忆速配,若要求转账至个人账户,立即报警。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