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通配资
一只机械手缓缓靠近零件边缘,在感知到微弱触力后轻微调整角度,稳稳完成一道0.1牛的打磨动作——它的目标,是精准执行那些原本只能靠工匠经验完成的复杂动作。
深圳市南科佳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科佳安”)正试图把这种“感觉”写进代码,用120万行程序语言,赋予机器人以触觉、判断与控制。从粉尘密布的车间到毫米级误差控制的航空部件打磨,这家年轻的机器人公司将研发起点落在工业现场最具体、最繁重的任务上,也将落脚点定在真正可用的技术替代中。
破解工业难题:从“打磨”切入的具身智能探索
在机器人尚未普及之前,国内制造业中打磨和装配环节普遍依靠人工完成。以3C代工厂为例,“像给苹果手机代工的企业,有将近100万名工人从事枯燥重复的装配和打磨工作。”南科佳安创始人潘阳说。尤其在打磨场景中,大量粉尘所导致的职业病隐患,曾让这一环节成为制造现场“最苦最难”的岗位之一。
成立于2018年的南科佳安,正是从打磨和装配这类高风险、高重复的工序入手,构建了其力控磨抛机器人系统的核心优势。公司团队成员来自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长期从事机器人力控相关研究,致力于将人类工匠“拿捏有度”的触觉经验转化为可计算、可控制的机器人算法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工人从这些危险和繁重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在潘阳看来,力控磨抛的关键,不是把机器装上传感器这么简单,而是要让机器人能在接触物体的瞬间知道该施多大的力、该如何调整角度、如何避让。“这需要精细的感知反馈系统配合控制算法。”南科佳安将这一过程系统化为“控制-感知-执行-软件”四大模块,针对打磨、装配等场景,推出了可量产的标准化工作站。
目前,在3C行业中,一台南科佳安打磨工作站可替代3位熟练工人,售价约为30万元,客户通常能在一年内通过节省人工回本。在航天、铸造等高要求领域,该系统也已实际落地应用。“曾有一位打磨工匠因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说明打磨不是低门槛工作。我们试图通过设备还原这种复杂操作逻辑。”潘阳说。
自主可控的底层体系:120万行代码构建的工业“肌肉”
在构建整套磨抛解决方案背后,是一整套基于自主体系构建起来的控制逻辑。“我们最早的一部分代码是在我读博士的时候写的,以开源的形式发布,一直维护到现在。”潘阳表示,公司目前由大约50名软硬件工程师共同维护一个超过120万行的核心代码库,构成其工业智能产品的技术底座。
在潘阳看来,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壁垒并不止步于机械臂和执行器,更在于底层的控制系统。“目前行业里很多控制器还依赖欧美的技术,比如CoDeSys、西门子、欧姆龙等平台,我们正在控制和感知系统上发力,尽可能构建自主可控的体系。”潘阳直言,南科佳安正与国产芯片厂商联合研发通用力控感知与伺服组件国华通配资,力求实现控制核心的国产化替代。
公司的“机器人力控制器”已基于国产芯片完成量产,在3C领域客户生产中实现了效率提升50%、人员成本下降30%的效果。其力控精度可达到0.1牛,相当于10克重量,在实验中实现了“在鸡蛋上刻字而不破壳”的细致操作;在实时反应速度上,机器人能在碰撞瞬间完成毫秒级调整,远快于人类反应。
“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如果说有,那可能是技艺非常精湛的打磨工人。”潘阳指出,真正的挑战不是模仿人的动作,而是将这种动作转化为标准化、可复制、可扩展的设备与代码。
技术走向产业:标准化设备落地与行业认可路径
南科佳安从不追求C端市场的知名度,而是深耕工业客户。“我们更重视客户和行业对我们的认可度。”潘阳强调,公司目前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以外的区域,涵盖汽车主机厂、3C核心供应链、军工及医疗设备企业。
在工业场景落地方面,公司的磨抛和装配解决方案已在蓝思科技、航天六院、西安铂力特、朗合医疗等企业中部署应用。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量已达四五千万元。“我们的客户复购率非常高,这是支撑公司模型的关键。”潘阳表示。
南科佳安还持续拓展产品边界,推出了复合机器人和类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延伸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广度。“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在工厂里打螺丝了,虽然智能程度还无法完全复制人类,但在具体场景中可以完成部分替代。”潘阳坦言,公司当前重点仍集中在B端工业市场,确保产品可以被真正使用起来。
南科佳安以打磨这一制造业最传统的环节作为切入点,用120万行自主代码写出了一套具身智能的操作系统,并在多个高门槛工业场景中落地。它没有走资本故事驱动的创业路径,而是将十余年科研积累直接投入制造现场。或许它代表的正是一种新兴的机器人企业范式:以问题为原点、以工业为主场、以扎根为路径,推动中国制造迈入具身智能时代。
必Buy基因库
智能磨抛工作站
智能磨抛工作站是一款针对各类金属压铸、铸造行业零件处理需求,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抓工具/工件进行自动化去毛刺和打磨,并选配机器人力控功能和3D视觉功能优化加工轨迹,提高打磨精度的自动化磨抛工作站。
机器人电控柜
机器人电控柜是集成运动控制器、驱动器、IO模块的机器人控制柜;内置自主研发运动控制系统和力控系统,支持多种机器人构型,搭配力传感器可实现恒力恒速的运动控制;可适配工业示教器终端、PC终端、web终端,界面人性化,操作便捷。
移动作业机器人
移动作业机器人高度集成了协作臂、AGV、视觉、力控等核心模块,可以实现移动、识别、抓取等功能,使得机器人具备高效灵活的“手、眼、脑、脚”等综合能力,在晶圆盒、弹夹、Tray盘、CNC机加件等高精度产品加工领域,可以有效实现不同物料或治具在不同工序设备之间的转运和上下料,并实时追溯生产信息,提高生产效率。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山(受访企业供图)国华通配资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